万圣节将至,本来是个不疼不痒的洋节,却令很多家长叫苦。因为幼儿园要过节,家长忙着把自己的孩子打扮成法师、小鬼等各种造型。对此,有家长觉得让孩子接触新鲜事物挺好,但有家长却表示许多装饰属于一次性用品,太过浪费,而且对给孩子过鬼节难以接受,幼儿园这么做实在不妥当。

  -反对者说

  家长:孩子扮小鬼让人不舒服

  据刘女士讲,自打女儿上了双语幼儿园之后,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成了必过的盛典,其中最让她头痛的就是万圣节。每逢万圣节,不但要给孩子准备服装、配饰,还得有南瓜灯、糖果等节日必要物品,每次花销需要300元左右。开销还不是最大问题,刘女士是打心眼里不喜欢让孩子过万圣节。看到那些类似骷髅的标志或者其他奇装异服,好奇的孩子总会问这问那,可家长解释起来实在有些为难。到了万圣节当天,一进幼儿园大厅,就发现那里布置得很别扭,耳边飘着闹鬼的声音,到处都是飘忽的蜡烛,孩子更是被打扮得跟小鬼差不多,让人很不舒服。但如果不给自己孩子准备,别的孩子都有,自己的孩子也不干呀。刘女士讲道,这些节日物品基本都一次性使用,孩子每年长得快,服饰也是一年一换。

  专家:为娱乐过节幼儿园不负责任

代孕服务公司

  记者随后采访了北京大学社会学夏学銮教授。夏教授表示,万圣节是国外的鬼节,并非中国传统节日,在国内是商业化产物,商家是为了赚钱才隆重推出的。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什么是孩子可以接触的,幼儿教育推广这个节日是不恰当的做法。现在有些幼儿园纯粹为了娱乐活动才过这些节日,不能为了娱乐而娱乐,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。

  -支持者说

  家长:支持孩子接受新事物

  与刘女士不同的是,潘女士的儿子今年刚刚上幼儿园,她最近正在积极为儿子准备万圣节的服装,在她眼里,这可是个能让孩子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,并无不妥,而且据潘女士了解,还有家长也想跟着孩子一起过节呢。

  不过谈及购置服装时,潘女士也比较头疼,因为很多服装上面印有骷髅图案,潘女士觉得这样的图案出现在孩子身上确实有些不妥,孩子对图像的分别能力是有限的,她最后选择了一套魔法师的衣服。

  专家:

  传播文化可接受

 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告诉记者,万圣节是国外的一种死亡教育,如果幼儿园给孩子传播的是这个节日的文化概念,是可以接受的,但如果纯粹是图娱乐,让孩子扮鬼玩,则不提倡,没有任何意义。

  园方:

  过洋节为学外语

  记者联系到了一所双语幼儿园,园长表示,该园举办万圣节活动已有四年了,之前有家长主动要求过这个洋节,他们才开始着手举办活动。这个幼儿园鼓励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服饰,而并非在商场直接购买服饰,而且过万圣节是一个纯英语的活动,孩子们可以在活动中了解中西文化差异,促进孩子了解西方文化,开阔孩子视野,为学习外语创造条件。

  -新闻关键词

  万圣节

  11月1日是西方传统的鬼节万圣节。10月31日则是万圣节前夜。根据传说,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到活人身上找寻生灵,借此再生。因此,人们要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的魂灵吓走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万圣节的意义变得快乐起来,亡魂找替身返世的说法渐渐被摒弃和忘却。

  


参考资料

标签: